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旅游乐山 > 乐山文化 > 文物古迹
海棠山与“海棠香国”
发布时间: 2022-04-08 11:02      来源: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
打印 分享到:
保护视力色: 杏仁黄  秋叶褐  胭脂红  芥末绿  天蓝  雪青  灰  银河白(默认色)  

乐山城市自然地理的变迁也影响到地方风物的兴废,乐山古代有“海棠香国”之称,就是在盛产海棠且花香独特的基础上形成的,反映在地名上就是今城西的海棠山。

今乐山城西的海棠山,旧时以出产海棠而得名。唐代四川遍植海棠,有“海棠始盛于蜀”之说。而海棠的娇媚高贵,在当时可与京师长安的名花杜丹相比。如唐代女诗人薛涛咏海棠“日晚莺啼何所为,浅深红腻压繁枝。”吴融赞海棠“蜀地从来胜,棠梨第一花”“长安如种得,谁定牡丹夸”。唐朝宰相贾耽在《百花谱》中更把海棠誉为“花中神仙”。

唐时乐山富产海棠。唐诗人薛能任嘉州刺史,一日雨后出城赏海棠,写下《海棠》诗:“四海应无蜀海棠,一时开处一城香。晴来使俯低临槛,雨后人家散出城。闲地细飘浮净藓,短亭深绽隔垂杨。从来看尽诗谁苦,不及欢游与画将。”可见自唐代乐山已出香海棠。宋《广舆记》引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说“嘉州海棠色香并胜”,是嘉州产海棠的最早文献记载。

宋代,嘉州香海棠名闻天下。北宋嘉州洪雅县令沈立《海棠百咏》长诗云:“岷蜀地千里,海棠花独妍;万株佳丽国,二月艳阳天。”称香海棠“绝代知无价,生香不减栈(音千,香木之义)。”有“蜀花”之称的海棠,深得诗人墨客如苏轼、王十朋、陆游等人的题咏赞美。如苏轼《咏海棠》诗:“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霏霏月转廓。只恐深夜花睡去,高烧红烛照红妆。”被清代纪晓岚推誉为天下写海棠第一人。著名诗人王十朋生前曾来嘉州游览,在《点绛唇》词中咏道:“丝蕊垂垂,嫣然一笑新妆就,锦亭前后,燕子来时候,谁恨无香,试把花枝嗅。风微透,细熏锦袖,不止嘉州有。”王十朋在词中说香海棠“不止嘉州有”,恰好是嘉州香海棠名闻天下的反证。南宋诗人陆游赞海棠:“蜀姬艳妆肯让人,花前顿觉无颜色。若使海棠根可移,扬州芍药应羞死。”

伴随诗人墨客对海棠的歌咏赞美,宋代乐山形成了类似今天某某赏花节的观赏习俗。据宋王象之《舆地纪胜》记载:“海棠山,在石碑山上,周回皆植海棠。花时太守必宴赏,花片飞坠,自溪流入城中,过郡治前。”宋祝穆《方舆胜览》也记载“海棠山,在石碑山上,皆植海棠,为郡守宴赏之地。”可见宋时“地富海棠”的嘉州海棠山,每到开花的春季,郡守便带着一班诗人墨客及幕僚在海棠花盛开的树下,饮酒赋诗,酬唱相和,好不乐哉!

嘉州香海棠是什么样的名贵花木?竟让无数诗人墨客为之陶醉倾倒而高歌赞咏?据南宋孙长民《海棠记》记载,海棠“其根色黄而盘劲;其木坚而多节;其外白而中赤;其枝柔密而修畅;其叶类(杜梨),大者缥绿色,而小者浅紫色。其红花五出:初极红,如胭脂点点然;及开,则渐成缬晕;至落,则若宿妆淡粉矣。其蒂长寸余,淡紫,于叶间或三萼或五萼为丛而生。其蕊如金粟,蕊中有须三,如紫兰。其香清酷,不兰不麝。其实状如梨,大如樱桃,至秋熟可食,其味甘而微酸。”并说:“海棠盛称于蜀……于京师江淮尤竞植之,每一本,价不下数十金,胜地名园,目为佳致。”可见海棠的“丰姿艳质”深得时人喜爱。明代《群芳谱》记载海棠“悠然出尘,俯视众芳”,海棠花叶丰茂,枝条柔软,“望之绰约如处女”。正是香海棠具备有娇媚艳丽、树态婀娜、繁花锦簇、色香并胜等优点,因而受到古代诗人墨客的高度赞誉和爱慕,把海棠比作花中仙子,海棠成为蜀中名花。而嘉州海棠有香,“独异他处”,故出产香海棠的嘉州便被冠以“海棠香国”之美称。

明代,乐山被称誉为“海棠香国”正式记入了方志。明万历年间所编《嘉定州志》记载,州署甘棠堂上有嘉定知州钟振所题的“海棠香国”匾,明末陈起龙《重修凌云寺碑记》也说:“平定府(即嘉定州)旧称‘海棠香国’”。明代,嘉州香海棠仍然尚在。宋代形成的海棠花开观赏之风在明代依旧盛行。清嘉庆《乐山县志》记载,明景泰元年(1450)嘉定州学正廖俊受嘉州人喜爱海棠花风俗熏染,亲手种植海棠于文庙学宫,赋诗纪事,“曾于雨里觅苍苔,幽洞移来手自栽。枝干已成人欲去,好花他日为谁开”,传诵一时。

清初,嘉州香海棠仍存,海棠山的海棠仍然繁茂不衰。清康熙22年(1681),翰林编修方象瑛奉命典试四川来游嘉定州,见州署谯楼上悬挂着“海棠香国”的榜书匾额,当时嘉定州知州马震向他介绍“汉嘉(指乐山)海棠实香,气似兰”。清嘉庆3年(1798),诗人刘传经赴峨眉知县任上路过嘉州,所见城中景物印象最深的就是荔枝与海棠,作《过嘉州作》诗,高唱“荔子青归何处浦,海棠红入几家楼”,“不枉昔人歌咏地,山青水绿是嘉州”。清代四川金堂人何椿龄,嘉庆年间(1796-1820)游嘉州,作《嘉州海棠》诗:“谱拟神仙有别栽,此邦旧是小蓬莱。云窗缥缈酒初压,香雾空濛帘未开。州宅犹夸唐富贵,郡斋重问旧楼台。海棠山下春如海,记取看花几度来。”其时海棠花开宴赏风气未变。

到清末期,嘉州香海棠不知何故突然不香了。据已故地方文史专家罗孟鼎先生分析,嘉州香海棠消失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原因:一是香海棠品种来源于“人工无性繁殖和杂交时偶然所得”,由于“分株、嫁接成功需要一定的技艺,很可能这种繁殖技术亦未普及,所以风行一阵过后,大家又习惯用种子繁殖”,“这样的实生苗,易发生退化,一代一代下去,有香的海棠就逐渐不香了。”二是植于城市庭园中的香海棠,“或由于战乱兵燹,长期无人管理,或由于气候突变,病虫害严重发生,使香海棠突遭厄运,以致绝种”。正如郭沫若在《我的童年》里所言是由于气候变化所致。

今天,嘉州香海棠虽然已不复存在,但“海棠香国”美名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,以及保留下来的海棠山、海棠湾等地名,无疑为文化名城增添了无限魅力。1989年,海棠被乐山市政府命名为乐山的市花,只要努力研究实践,定可重新培育出嘉州香海棠来,把城市绿化起来,把城市妆扮得更美,再现昔日“海棠香国”——“一时开处一城香”的美丽景致!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上一条
下一条

主管: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
心连心服务热线:0833-12345

网站标识码:5111000002

承办:乐山市数据局

技术电话:0833-2096881

蜀ICP备12011101号-1